七月,明游击(军官)史儒率兵至平壤,兵败战死。副总兵祖承训率兵三千渡鸭绿江援救,又战败逃还。败报传来,举朝震动,兵部尚书石星无计可施,募无赖嘉兴人沈惟敬往寇军探消息。惟敬贪和成得赏,力助寇军胜利。石星信任惟敬,赏给游击官号,使往来两军间谈和议。
当时朝臣公议“朝鲜是中国的藩篱,势在必争”,主张派大军出援,石星却一意主和,朱翊钧动摇不定,大体偏重主战。十二月,经略宋应昌、征东提督李如松率兵四万分三路趋辽阳。副将李如柏将左路,张世爵将右路,杨元将中路。沈惟敬自寇军归来,说行长愿退至平壤以西,划大同江为界。如松大会将士,叱责惟敬卖国当斩。二十五日,誓师东渡鸭绿江。二十一年正月,进攻平壤,大破日本守军。行长提败兵渡大同江遁还龙山。明军收复黄海、平安、京畿、江源四道,进军距王京七十里。如松误听朝鲜间谍报告,说寇已弃王京逃走,急率轻骑追至碧蹄馆,中伏大战,寇军战败入城,明军精锐丧失极重,退驻开城。三月,如松走间道烧寇龙山积粮,寇乏食,四月十八日,寇弃王京逃遁,宋应昌、李如松整军入城。分路追袭,收复汉江以南千余里。寇军穷促,退保釜山浦,如松调海军分布釜山海口,断寇交通。
主和派兵科给事中侯庆远奏称“我与倭何仇,我为朝鲜出力已多,应速撤回援军,令朝鲜自守国境”。宋应昌奏称“日本图朝鲜,意实在中国,我救朝鲜,不只为属国谋利益,朝鲜安,蓟辽自然无患,京师也就巩固了”。朱翊钧从石星议,留兵三千暂驻朝鲜,余军撤退归国。